来源:u赢电竞下载链接 发布时间:2025-03-27 00:26:15
2025年1月,国内风电行业迎来新一轮项目核准与集采定标高峰期。据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各省发改委共核准风电项目85个,规模达11.3GW,其中陆上风电占比90.4%。同期,央企主导的45个风电项目完成集采定标,总规模6.24GW,三家企业合计中标3.4GW,市场占有率占比54.6%。尽管中标规模同比下滑70.4%,但行业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、技术竞争力强化等趋势愈发明显。
项目集中释放后的市场分化加剧。2024年风电项目大规模集中推进后,2025年初部分项目进入阶段性调整期,开标节奏放缓。但头部企业凭借总实力维持优势,三一重能、电气风电、运达股份包揽前三名,中标区域覆盖全国多个省份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三一重能单月中标规模超1GW,电气风电在海上风电领域保持领头羊,运达股份在分散式风电项目中表现突出。
技术迭代推动行业门槛提高。随着风机大型化、智能化趋势深化,项目方对设备效率、可靠性及并网性能的要求明显提升。例如,海上风电项目普遍采用8MW以上机型,且对防腐、抗台风等性能提出更高标准。头部企业凭借自主研发能力,在核心部件、控制管理系统中形成技术壁垒,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。
区域布局与资源整合能力分化竞争格局。头部企业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、运维网络,降低运输与服务成本。例如,三一重能在西北、华北地区布局产能,电气风电深耕东南沿海市场。这种区域化策略不仅增强了交付能力,也为其在竞标中提供了成本优化空间。
陆上风电价格的范围差异显著。2025年1月,陆上风电(含塔筒)中标单价最低为1466元/kW,最高达2750元/kW,价差接近一倍。不含塔筒项目中,均价为1598元/kW,反映出塔筒成本占比约25%-30%。价格波动与项目所在地资源条件、并网难度紧密关联。例如,低风速区域需增加塔筒高度,导致成本上升;而高风速地区可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单位成本。
海上风电价格保持高位,技术门槛限制参与者。海上风电含塔筒中标单价为2910元/kW,明显高于陆上项目。这一高价背后是复杂的施工环境、高标准的设备要求及有限的供应商数量。目前仅有少数头部企业具备海上风电整机交付能力,市场集中度远高于陆上风电。
成本压力倒逼企业优化供应链。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项目利润率压缩,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、与零部件厂商签订长协等方式减少相关成本。例如,三一重能自研叶片和发电机,电气风电与钢铁企业合作锁定塔筒钢材市场价格。此类举措帮企业在低价竞标中保持盈利空间,同时巩固市场占有率。